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了解到,近年來,本區種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規模、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大豆制種面積居全國第三,玉米制種面積排在全國前五,在保障國家種業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區自主培育向日葵品種在科研水平、市場份額及品牌價值等方面全國領先,市場占有率超過1/3,自主培育西紅柿系列品種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10。”內蒙古農牧廳種業管理處負責人蒙志剛介紹,今年以來,全區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185個,其中高淀粉玉米品種98個,高產玉米品種35個。登記非主要農作物品種71個,其中三瑞9號向日葵品種2021年推廣面積在50萬畝左右,雜交谷子“兩優中谷2”畝產達1000斤,較常規品種增產10%左右。
另據了解,本區建設自治區種業重點實驗室7家,在土默特左旗引進水稻育種專家,建立種質資源庫,應用分子生物技術選育黃河中上游耐鹽堿水稻品種,培育的耐鹽堿水稻品種“金黃香三號”,表現出較好適應性和綜合抗性。組建成立了農作物、畜禽和飼草等14個種業創新專家團隊,建成7個國家級玉米、大豆、馬鈴薯、雜糧雜豆良種繁育基地。察右前旗、四子王旗、牙克石市建設標準化種薯基地40萬畝,年生產原原種1.6億粒、生產原種和一級種37萬噸,選育新品種7個。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騰訊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