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需考量,大蒜存儲看行當,今年存蒜到底能不能賺到錢?估計是眼下很多大蒜投資者都在關注的熱點。咱先看最近的行情——據國際大蒜貿易網6月11日發布的信息,庫外蒜價格呈現區域性分化:金鄉產區價格弱穩,杞縣、中牟等產區價格下跌二三分,呈現“核心穩、周邊弱”的格局。
這波價格波動核心在于供需失衡,山東、河南、江蘇等主產區因種植面積擴大、單產升,預計今年產量創歷史峰值,供應端壓力陡增。邳州、杞縣等產區供貨量持續增加,進一步分流市場,供需失衡讓市場觀望情緒更濃,冷庫蒜與新蒜輪換期的博弈成焦點。
回望去年,2024年蒜價波動劇烈,全年均價同比上漲17.2%,但2025年市場環境已發生變化,今年大蒜種植面積同比增長約5%左右,主產區未遇大范圍極端天氣,產量預計較去年有所增加。盡管3月山東冷庫蒜剩余量約90余萬噸,為近五年同期最低,但外圍蒜回流導致庫存消化節奏放緩,當前全國冷庫蒜庫存量仍處于較高水平,隨著新蒜集中上市期臨近,市場或面臨“新舊蒜集中供應”的階段性壓力。
出口層面有機遇也有隱憂,2024年我國大蒜出口量249.34萬噸,同比增長9%,但2025年1-4月出口均價同比下跌12%,印尼、越南等主要市場進口商壓價明顯。印尼計劃取消配額制的消息一直在坊間流傳,但政策落地周期長,當地進口商借壟斷渠道壓價的現象仍存。歷史經驗顯示,類似政策傳聞常引散戶跟風囤貨,最終因大戶集中出貨致價格暴跌,投資者需警惕。盡管2025年1-4月我國大蒜出口量同比增長7.39%,但印尼市場因配額壟斷導致的成本高企問題尚未緩解,出口增長預期仍受影響。
除以上幾大不確定因素外,當前傳統現貨囤貨模式也面臨多重考驗:租冷庫費用與資金占用成本高,假若價格持續走低儲存商恐面臨虧損。相較之下,電子盤為大蒜投資者提供的線上盈利路徑更貼合市場瞬息變化的需求!它突破了傳統的囤貨局限,更具靈活性與時效性。以華夏國際電子盤為例,其交易機制允許投資者通過保證金參與,無需實物交割,且平臺由省商務廳批準,資金安全有保障。近期該平臺已將雜交大蒜2512合約買賣雙方履約訂金恢復至20%,并強化風險提示,助控交易風險。
綜合來看,2025年蒜市或呈“供應過剩、出口承壓”的格局,傳統囤貨模式許有一定風險,若選現貨存儲,需密切跟蹤庫存消化與出口政策變化,避免盲目跟風。鑒于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華夏國際電子盤為大蒜交易搭建了高效靈活的風險管控與盈利平臺!建議投資者采取“現貨與電子盤結合”的策略,借電子盤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同時緊盯新蒜上市后市場反應,適時調整操作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