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m.lab-designltd.com)訊 “中國蔬菜豐盛了蒙古國人的餐桌。”來自烏蘭巴托的畢德日雅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說,“它使我從‘肉食動物’變成了‘雜食動物’,身體更健康。”傍晚時分,32歲的冷藏車司機畢德日雅駕車緩緩駛入二連浩特市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園區,這是他近一個月來第4趟貨運之旅,貨主是他的姐姐,一個在烏蘭巴托經營了20年的蔬菜批發商。
約有300萬人口的蒙古國,蔬菜供應主要依靠從中國進口。這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其主要生活用品都源自南方的鄰居。雖然在中國對蒙古國出口的商品中,蔬菜所占比重微不足道,但是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準備從二連浩特出關的蒙古國額爾登特市居民吉婭說:“越來越多的蒙古國人熱衷于嘗一嘗以前沒吃過、沒見過的中國菜。”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北部邊境的二連浩特,是中國對蒙古國最大陸路口岸,年過貨量1500萬噸。歷史上,它就是中國內地通往漠北草原和西伯利亞商道的一個重要驛站,馱著中國南方茶葉的漫漫駝隊在這里休整后再向北出發,學者們把這條古商道稱為茶葉之路。“現在我們走的還是這條路,但是運的是蔬菜。”37歲的鋼額爾德尼在烏蘭巴托與二連浩特之間跑運輸干了17年,這次他也是為畢德日雅的姐姐拉貨,但平時沒有固定的雇主。“現在活太多了,烏蘭巴托市場對中國蔬菜的需求太旺盛。”這個蒙古國司機說,平均每天有一二十輛廂式冷藏車從烏蘭巴托出發至二連浩特,第三天一早返程,當天晚上水靈靈的中國蔬菜就能擺上烏蘭巴托超市的貨架。“這在5年前是做不到的,660多公里全是糟糕的土路,大車一個來回得顛三四天。現在路修好了,一路暢行,單程8小時就夠。”鋼額爾德尼說。從去年開始,中國海關給果蔬出口開辟“綠色通道”,降低查驗比例、優先查驗、快速驗放。二連海關關長張宏偉說,現在只用幾分鐘,一輛運載果蔬的車輛就可以通關。
據二連海關統計,2017年二連浩特公路口岸出口蔬菜6.9萬噸,同比增長20.6%;2018年前5個月,二連浩特公路口岸出口蔬菜3.6萬噸,同比增長24.5%。為快速對出口蒙古國的果蔬產品進行倉儲、加工、報關報檢,蔬菜出口公司建設了一個5萬平方米的果蔬出口貿易物流園區,園區內有恒溫倉庫、果蔬加工包裝廠、海關聯檢中心。“以前,我們賣啥人家買啥,基本都是土豆、洋蔥、卷心菜等大路貨。現在是人家要啥我們給啥,全是訂單式購銷、品種繁多,我們從全國組貨。”做了20余年果蔬外貿,蔬菜出口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蔬菜網)【原題目:中國蔬菜“豐盛”蒙古國人的餐桌】
![]() |
|
![]() |
![]() |
![]() |